2022年贵州成考专升本政治考点试题: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1[.单选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关系问题
B.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问题
C.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动力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答案]D
2[.单选题]社会形态是指()
A.各种生产要素的统一
B.人与物的统一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答案]C
3[.单选题]”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 名诗句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 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答案]D
4[.单选题]生产实践处理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社会的关系
C.人与自然的关系
D.人与物质产品的关系
[答案]C
5[.单选题]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革命性
B.科学性
C.实践性
D.阶级性
[答案]C
6[.单选题]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A.矛盾双方互相排斥
B.矛盾双方互相依赖
C.矛盾双方互相转化
D.矛盾双方互相对抗
[答案]B
7[.单选题]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B.绝 对和相对的关系
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D.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答案]B
8[.单选题]“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 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答案]B
9[.单选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 心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规律
C.辩证否定
D.普遍和特殊、个别和一般、绝 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
[答案]B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 心?答:(1)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 心。因为:第一,唯物辩证法揭示的是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说,所谓联系实质上是矛盾与矛盾、矛盾这方面与矛盾那方面的联系,所谓发展实质上是矛盾推动下的发展。第二,唯物辩证法是有着丰富内容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与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某二方面的展开。第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而是否承认矛盾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第四,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矛盾分析法则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2)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完整理论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 心,但不是唯物辩证法的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要在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上,全面完整地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10[.单选题]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规律
[答案]C
11[.单选题]绝 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A.两个不同的真理
B.真理发展中两个不同阶段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同一真理的辨证属性
[答案]D
12[.单选题]量是指()
A.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水平、次序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B.事物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
C.事物发展的连续性
D.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答案]A
13[.单选题]事物的现象是指()
A.事物的外部联系与表面特征
B.事物的属性
C.形形色色的事物
D.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答案]A
14[.单选题]认清中国的国情,最主要的是认清中国的()
A.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B.矿产资源及其地区分布
C.人口状况
D.社会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答案]D
15[.单选题]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物质范畴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客观唯心主义物质观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答案]A
16[.单选题]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C.真象是相对稳定的,假象是活跃易变的
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答案]D
17[.单选题]上层建筑的两部分内容是()
A.政治上层建筑与法律上层建筑
B.新的上层建筑与旧的上层建筑
C.政治上层建筑与意识上层建筑
D.思想上层建筑与文化上层建筑
[答案]C
18[.单选题]“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的观点是()
A.相对主义诡辩论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不变论
D.主观唯心主义
[答案]A
19[.单选题]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分歧的焦点是()
A.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B.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C.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
D.矛盾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
[答案]D
20[.单选题]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B.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C.相对和绝 对的关系
D.次要和主要的关系
[答案]C
21[.单选题]有哲学家认为,万物瞬息万变,没有相对静止,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答案]D
22[.单选题]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态度的哲学基础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的原理
C.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理
D.真理的绝 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
[答案]D
23[.单选题]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血缘亲族关系
B.地缘政治关系
C.物质生产关系
D.思想文化关系
[答案]C
24[.单选题]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可变性
D.广延性
[答案]A
25[.单选题]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事物的外部矛盾
D.事物的内部矛盾
[答案]D
26[.单选题]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社会的政治制度
C.国家政权的性质
D.社会精神文明的水平
[答案]A
27[.单选题]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答案]C
28[.单选题]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 对和相对的关系
[答案]D
29[.单选题]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
A.决定生产力的性质
B.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促进或阻碍生产力发展
D.决定生产力的构成
[答案]C
30[.单选题]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的科学技术
C.社会的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相应的意识形态
[答案]D
31[.单选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答案]C
32[.单选题]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观点
D.内因论的观点
[答案]C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观点!
33[.单选题]在历史唯物主义中,人民群众是指()
A.劳动者
B.除杰出人物之外的普通百姓
C.被剥削与被压迫阶级
D.推动社会发展的大多数人
[答案]D
34[.单选题]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答案]C
35[.单选题]“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B.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C.可知论的认识路线
D.不可知论的认识路线
[答案]B
36[.单选题]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注意分寸、掌握火候,才能做好工作。这里强调的是()
A.确定事物的质
B.认识事物的量
C.熟悉事物的各个方面
D.把握好事物的度
[答案]D
37[.单选题]“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到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答案]D
38[.单选题]肯定与否定的关系是()
A.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关系
C.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D.支持与反对、正确与错误的关系
[答案]B
39[.单选题]割裂本质与现象的关系会导致()
A.唯心论
B.机械唯物论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
[答案]D
现象和本质在总体上是一致的。有什么本质,就有什么现象。有什么观象,也必定有什么本质。人们总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现象是把握本质、入门的向导。把现象和本质的对立绝 对化,是形而上学观点。康德把现象和本质割裂开来,说两者之间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这种观点必 然导致不可知论。D是正确选项。
40[.单选题]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志是()
A.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同经济地位
B.人们的不同政治态度和阶级立场
C.人们占有财产的多少
D.人们是否参加体力劳动
[答案]A
41[.单选题]历史唯物主义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它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
A.创造者
B.参与者
C.旁观者
D.追随者
[答案]A
42[.单选题]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D.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答案]B
43[.单选题]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A.真理的客观性
B.真理的相对性
C.真理的全面性
D.真理的具体性
[答案]A
本文标签:贵州成考 政治 2022年贵州成考专升本政治考点试题: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ckw.gz.cn/)
⊙小编提示:添加【贵州成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即可了解2025年贵州成考政策资讯、成考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添加“贵州成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免责声明】
-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
贵州成考在线客服
-
扫一扫 添加老师
对成考有疑惑?在线老师随时解惑
-
相关推荐文章
-